X
会员中心
登录 注册
X
姓 名*
身份证号*
手机号码:
QQ号码:
X
姓  名:
证书编号:
身份证号:
发证日期:
  此证书持有人通过数夫家具软件应用技能考核。具备熟练使用以下数夫家具软件模块进行业务处理操作的能力。
软件版本:
应用模块:
  本证书表明此证者通过资格证评审组严格考核,已达到相应技能水平。
总经理:
首页 新闻中心 家居新闻
家居新闻

滴滴App下架背后 又一次为家装市场敲响警钟

发布时间:2021-07-07

滴滴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
这一次,因为滴滴出行APP被下架。此前,“顺风车司机杀人案”、“大数据杀熟”等铺天盖地的负面,已令滴滴饱受诟病。

7月2日,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关于对“滴滴出行”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。

公告称,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,维护国家安全,保障公共利益,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对“滴滴出行”实施网络安全审查。审查期间,“滴滴出行”停止新用户注册。


滴滴App下架背后 又一次为家装市场敲响警钟


7月4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下架“滴滴出行”App的通报。

通报称,根据举报,经检测核实,“滴滴出行”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。依据相关规定,通知应用商店下架“滴滴出行”App。

7月5日,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又发布对“运满满”“货车帮”“BOSS直聘”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。

审查期间,“运满满”“货车帮”“BOSS直聘”同样停止新用户注册。

且不论滴滴的是是非非,也不谈互联网平台的凡是种种,但涉及“信息安全”,却不得不令人细思极恐。

信息,我们常称之为消息或者资讯。但在另外的语境下,信息则被称为“情报”。

也就是说,无论是个人信息,还是公共信息,乃至国家信息,某种意义上都有可能被作为“情报”对待。

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信息,是一种什么行为?

统计显示,目前,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.89亿人。14亿人口超七成“涉网”,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,自是头等大事。


滴滴App下架背后 又一次为家装市场敲响警钟


由此来看,重拳整治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信息的行为,也自是必须且亟需的头等大事。

网络平台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查,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广泛关注。但是在家装市场,类似行为普遍存在且屡禁不止,却往往被人忽视。

“滴滴被查”事件,又一次为家装市场敲响了警钟。

买了房子,办了按揭……很快,装修公司、建材厂商的各种电话即纷至沓来。不胜其扰之余,不禁要问,他们怎么就知道我买了房子的?

类似事件,几乎是经常性地在我们身边发生。

为完成业绩,装修公司人员以购买“内部客户”资料为名,非法获取个人信息,再以“对等交换”“信息共享”等方式,将信息倒卖给建材零售商,导致数万条个人消息被泄露与转卖。


滴滴App下架背后 又一次为家装市场敲响警钟


发生在淮安洪泽的一起典型个案,5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公诉。

无独有偶。宁夏贺兰县也发生一起类似个案。当地法院依法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,判处装修公司涉案人员孙某等5人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在南京,同样也发生过多起装饰公司、材料商买卖客户信息被查,甚至有人涉案被抓、被判刑的案例。

获客难,获客成本高,完不成任务,挣不着钱,是无数从业人员乃至装饰公司、材料商不惜铤而走险、以身试法的理由——在他们看来,买卖客户信息是无可奈何之举。

但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“无奈之举”,最终导致个人遭受牢狱之灾,公司蒙受巨大损失,甚至关门倒闭。

众所周知,在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《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中,对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,已经作出明确规定。

以违法违规、坐牢关门为代价,换取一月两月的业绩提升,毁掉的却是一个人、一个家庭甚至无数个家庭的幸福生活,真的犯不着。

合法合规经营,净化家装市场,需要警钟长鸣。

文章来源: 家具微新闻
返回列表>>
Copyright ©2020 广东数夫软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07004079号
在线服务| 网站地图 | 法律声明
在线咨询
提交需求
联系我们
您好,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

致电数夫

微信咨询
手机扫码加微信
公 众 号
扫码关注留言
返回顶部
免费咨询
在线客服
提交需求